《禪隱者、【太虛幻境】》


 











〝真亦假時假亦真,無為有處有還無。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?


意思:把真實的視為假的,時間久了假的便成了真實的。把不存在的東西說成是存在的東西時,那捏造的事實終將還是虛幻的。

出處:清、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回中太虛幻境對聯。

原文:士隱接了看時,原來是塊鮮明美玉,上面字跡分明,鐫著〝通靈寶玉〞四字,後面還有幾行小字。正欲細看時,那僧便說已到幻境,便強從手中奪了去,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,上書四個大字,乃是〝太虛幻境〞。兩邊又有一幅對聯,道是:「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。」

譯文:甄士隱接了看時,原來是塊鮮明美玉,上面字跡清楚,刻著〝通靈寶玉〞四個字,後面還有幾行小字。正想細看時,那僧人就說幻境到了,便從手中搶回,和道人經過一石牌坊,上面寫四個字〝太虛幻境〞。兩邊又有一幅對聯,是:〝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。〞


【人生無常、萬法皆空】

曹雪芹《紅樓夢》所推崇標舉的,就是人生如夢一場空的佛老思想了。此書第一回由一僧一道引出神瑛侍者(即賈寶玉)和絳珠仙草(即林黛玉)的風流公案,此僧癩頭跣赤腳,那道則跛足蓬頭,瘋瘋癲癲。最後一回,這一僧一道縹緲而來,攜了玉到青埂峯下,將「寶玉」安放在女媧煉石補天之處,各自雲遊而去。一僧一道表面上一跛一癲,骯髒襤褸,實則「真人不露相」,二人貫穿全書,前後呼應,由此不難看出《紅樓夢》之闡揚佛老思想。


《紅樓夢》開卷第一回即言,「於篇中間用『夢』、『幻』等字,卻是此書本旨,兼寓提醒閱者之意」。於「太虛幻境」的大石牌坊題了一副對聯:「假作真時真亦假,無為有處有還無。」講世間之幻相,透現佛老之理,前句隱含了道家的修「真」,後句講的則是佛家的「空」,從而將佛老思想融為一體,包含了宇宙佛道兩大家之法理。此聯在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之時又出現一次,意謂人生之如真似幻,難以掌握。第一百零三回,賈雨村陞為京兆府府尹,於村旁小廟遇一道士,似為舊友甄士隱,然道士不置可否,微微笑道:「什麼『真』,什麼『假』?要知道『真』即是『假』,『假』即是『真』。」點明了人看破假相之後的境界乃是真正的「真」,虛假變真實,虛無變實有。第一百十六回,賈寶玉因失玉而魂魄出竅,復於幻境「真如福地」牌樓看見一副對聯:「假去真來真勝假,無原有是有非無。」這真真假假猶如莊周之夢蝶,暗示著對人生不必太過於執著。後來和尚給賈寶玉送還「通靈寶玉」,請太太們放心,他原不要銀子,只要寶二爺時常到他那裡去去就是了;又曰:「諸事只要隨緣,自有一定的道理。」


再者,父母俱亡,文墨通,經典熟,模樣好,帶髮修行的妙玉,超然如野鶴閒雲,下帖給賈寶玉,與妙玉做了十年鄰居的邢岫煙轉述妙玉的說法,古人中,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皆無好詩,只有兩句好,說道,「縱有千年鐵門檻,終須一個土饅頭」,所以妙玉自稱「檻外之人」,又常讚文是莊子的好,故亦或稱為「畸人」。妙玉於大觀園聞湘雲、黛玉賞月吟詩曰「寒塘渡鶴影」、「冷月葬詩魂」,謂:「我聽見妳們大家賞月,又吹得好笛,我也出來玩賞這清池皓月。順腳走到這裡,忽聽見妳們兩個吟詩,更覺清雅異常,故此就聽住了。只是方纔聽見這一首中,有幾句雖好,只是過於頹敗淒楚。此亦關人之氣數,所以我出來止住妳們。」瀟湘館林黛玉撫琴,其音過悲,妙玉就告訴賈寶玉,太過恐不能持久。妙玉所言在在發人深省,只是妙玉雖然潔淨,畢竟塵緣未斷,乃至於中邪而走火入魔。賈珍妹惜春得知此一怪事,心想:「可惜我生在這種人家,不便出家,我若出了家時,那有邪魔纏擾,一念不生,萬緣俱寂!」接著驀然神會,若有所得,便口占一偈云:「大造本無方,云何是應住?既從空中來,應向空中去。」其後賈母喪中,妙玉竟遭盜賊所劫,從此失蹤,不知下落。萬事因緣,皆從空來,人生之無常若此,怎不令人感喟!


第五回,賈寶玉神遊太虛境,得見「金陵十二金釵又副冊」,其中畫一塊美玉,落在泥污,斷語云:「欲潔何曾潔?云空未必空。可憐金玉質,終陷淖泥中!」果然,賈寶玉眼見貴族大家庭由盛而衰,繁華易逝;又,賈寶玉厭惡男人之濁臭逼人,喜愛跟眾多金釵廝混,可是金釵們終究離開了他,或者遭逢不幸,如心愛的ㄚ鬟晴雯被逐含怨而死、賈璉妹迎春婚姻不幸而早逝、ㄚ鬟司棋殉道撞壁、ㄚ鬟鴛鴦因賈母喪易而自殺、帶髮修行的妙玉遇劫失蹤、賈環妹探春遠嫁他方、最愛的黛玉魂歸離恨、妻寶釵獨守空房、史湘雲青春守寡、賈珍妹惜春遁入空門。重情而情空,無可奈何花落去,令寶玉對人生全然絕望,益覺人生無常萬物皆空,如夢之虛無。


【萬法皆空、因果不空】

在《金剛經》這部經典中,裡頭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,即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。意思是說,能得的不可得,所得的是外面的東西,譬如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這些是緣生之法,沒有自性,沒有自體,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」。緣聚之時相就現前,緣散之時相就滅。不要等到緣散才曉得這是空,正在聚合的時候,就要看出這是假相,不是真的。所以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要是把這些相當真就錯了。相是妄相、幻相,佛家稱妙相,「妙相」是空的、假的,有而非有,非有而有。這是說明能得不可得,所得也不可得,所以萬法皆空。


言及「因果不空」,誠如先前文章所言,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。因果業報就像我們的影子一樣,你走到哪裡,它跟到哪裡。深言之,因果不空即是「轉變不空」、「相續不空」、「循環不空」三個特性:  

一、轉變不空:

因會變成果,果會變成因。比方說,一個人曾在前世中種下金錢揮霍無度, 浪費食物等因,當下此因即轉成果,讓他在因緣聚會的今世受惡果,過著貧窮,有一餐沒一餐的乞丐生活,萬法皆空 因果不空也因如此的惡果,陷他自己於這般惡劣的生活,若他又不懂得因果道理,起了岔岔不平之心,恨上天不慈悲,怨有錢人 過

著好生活,結果他起了偷盜的念頭,開始以偷搶來過生活,那又是以果種 因。因果轉變不空即是這個道理。

二、相續不空:

因和果是相接續的。古人說:「好人有好報」,前世捨藥施茶,戒殺放生,今世身體健康,若遇病也易得良醫,即所謂種了善因,當然受善報,因果相續,絕不偏差!

三、循環不空:

徜若一個人造業是因,受報是果,受報的時候,不知反省懺悔,卻又造業,便永遠落在因果循環裡。

明白這些道理,我們就要修善因,不要造惡因,造惡因的果報會讓我們一世不如一世,永遠往下墯落。仙佛菩薩就是了悟這個道理,才會勸我們世人要斷惡向善。但是仙佛菩薩再怎麼慈悲,也幫不了我們,唯有自己才能救自己,仙佛菩薩慈悲,是勸導我們的那些理論,要我們自己能接受、了悟、參透、身體力行,如法修行。真真正正的改惡向善,踏踏實實地去做,才能轉迷為悟,超凡入聖。


「萬法皆空」和「因果不空」的關係?


「萬法皆空」講的是空性,「因果不空」講的是緣起。並不是除了「萬法」以外還有一個「因果」,此二者其實是一個意思。


萬法的本性是空的,因果的作用是不會空的。因果的作用就是緣起,緣起是不會空的。緣法就是因果,因果就是緣法,只是用詞不一樣罷了。

 

佛講的「空性」不是「沒有」,雖然「空」是「沒有」的意思,但這個「空」與「有」是一體的。


《心經》上講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」「色即是空」講的是性空,「空即是色」講的是緣起,「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」它們兩個是一體的;「色不異空」就是緣起不離性空,「空不異色」就是空性不離緣起,既是緣起又是性空,二諦雙運。


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是「有」和「沒有」雙運、一體的。雙運的「有」和「沒有」,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思想範圍。諸法是「空」的,但緣起的作用是「不空」,這個「空」與「不空」是一個意思。


因果是在緣起上、在相上,相上有;空是在體上,體上沒有。因果報應是在相上,在緣起上講的,不是在體上講的。造惡業要感受痛苦,修善法能得到善果,這就是緣起法。 因果規則本身也是空性,因為是空性才有因果;因為是因緣果報,所以都是空性;它們兩個是相輔相成的。這是最高的一種見解,也是諸法的事實真相。所以如果你只修空性,不取捨因果,也不是正道,是修偏了。


【禪話溫馨輕私語】

《禪隱者、【萬法皆空、因果不空】》

宇宙時空無間道,痛得不到心生妒。

真空妙有緣起滅,因果報應不爽到。


上世紀說十年黃金變爛銅,當時每安士三十多美元黃金價,黃金變爛銅所以沒有買,現在每安士一仟八百多美元黃金價,將來黃金價升還是跌呢?看不清所以沒有買,日思夜想現在黃金價買入還是賣出呢?看不清所以沒有買,想得多夜來入夢!報價員說黃金價已經升到每安士二仟五百美元?夢醒過來怕貪字變成個貧字!所以沒有買,且看美元;股市;石油;黃金,因果報應不爽到。

到今天我自身富貴空未起緣,放下這真空妙有思緒,快樂禪隱,皆因放下凡人富貴念頭,萬法皆空。


《禪隱者、影音介紹》

If I Were a Rich Man (Fabulous Lounge Swingers Cover)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j3AXkRAxcQ


《禪隱者、影音介紹》

紅樓夢書中5幅對聯,寫盡了人生悲歡【深夜讀書】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3R43a5V7xg


‎星期日 ‎2021年‎一月‎24日    晚間 11:18:59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【禪隱者】、【神馬浮雲】》

《禪隱者、【年尾禡牙】、【狼牙旗】》

《禪隱者、【2022年卦象預測解析、壬寅虎年推背圖啟示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