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禪隱者、【九連環】、【瑚璉之器】》
近日香港電視台播劇集【燕雲台】,丞相【蕭思溫】長女兒名【蕭胡輦】是誤植,應該是【蕭瑚璉】
【輦】,【音 nian 】
輦、挽車也。
–《說文》與其輂輦。
–《周禮·鄉師》。注:“人挽行。”我任我輦。
–《詩·小雅·黍苗》以乘車輦其母。
–《左傳·莊公十二年》輦重如役。
–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恃輦而行。
–《戰國策·趙策》扶輦下除。
– 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【瑚璉】、【音 wu lin】
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璉”。比喻人特別有才能,可以擔當大任。
「瑚璉之器」的典故出自《公冶長篇第五》之第四章。原文是:
子貢問曰:「賜也何如?」
子曰:「女,器也。」
曰:「何器也?」
曰:「瑚璉也。」
孔子評價子貢為「瑚璉之器」,何意也?朱熹說:「夏曰瑚,商曰璉,周曰簠簋,皆宗廟盛黍稷之器而飾以玉,器之貴重而華美者也。」我們不難理解,「瑚璉」是祭器,貴重華美可列於廟堂者也,喻指國之重臣,治國賢才。
孔子的三個弟子:顏回、子貢和子路。
【顏回】不貪名利,拂袖而去,孔子敬而願隨,但英年早逝!
【子貢】巧辭經商富致,任魯國、衛國之相,孔子評「瑚璉之器」。
【子路】勇武剛直多才藝,至孝爽直勇武守承,孔子評「可升堂未入室也。」
子貢曾經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,這件大事是卓越才華最充分的展示。司馬遷在《史記》中有一段精彩的評價:「故子貢一出,存魯,亂齊,破吳,強晉而霸越。」大有「子貢一出,誰與爭鋒」這樣獨孤求敗的味道!
這是件什麼事呢?
話說齊國權臣田常作亂,殺了齊簡公,立齊平公。田常最終的目的,是想用他的田齊代替姜齊。不過,他又擔心國內高、國、鮑、晏不服,因此決定樹立自己威信。在春秋那會兒,樹立自己威信最好的辦法就是稱霸。所以,田常發兵,準備攻打魯國。
孔子聽到這件事後,非常着急,把他的弟子召集起來,對他們說:「魯國是咱們的父母之邦,現在受人欺負,你們有沒有辦法消除這場危機呀?」子路想去,孔子不同意;子張子石想去,孔子也不同意。子貢要去,孔子一下就同意了。
孔子雖然不怎麼看得上子貢,但關鍵時刻,他也知道,讓道德品質一流的顏回去是沒用的,還得靠子貢這樣的「爛肚子」!
子貢的肚子果然「爛」,一去齊國,就對田常說:「你搞錯了吧?怎麼會去討伐魯國呢?」田常問:「我為什麼不可以去討伐魯國?」子貢說:「因為魯國太難打了,你根本就打不下來!」田常哼一聲:「我為什麼打不下來?」子貢說:「因為魯國城牆又矮又薄,土地又小又瘦,國君又愚昧不仁,大臣又虛偽無能!」田常差點笑噴出來,不過他忍住,又問道:「那你覺得我該去討伐哪個國家?」子貢說:「吳國呀!」田常問:「為什麼?」子貢說:「因為吳國容易打呀!他們的城牆又高又厚,土地又寬又肥,兵器精良,人才濟濟,大臣精明強幹,守備天衣無縫!」
田常忍不住了,罵道:「你是專門來消遣我的吧?」子貢說:「沒有啊,我說的實話!」田常道:「你解釋一下!」子貢說:「你聽我給你講道理。我知道你為什麼要去攻打魯國,因為你在齊國三次封爵,都被那些人給阻止,所以希望打打魯國,來樹立一下自己的威信!但是這有什麼用?魯國那麼弱小,你就是打贏了,國內的那些人也沒覺得你有多厲害!如果你是去打強大的吳國,並且把它擱平,這是莫大的功勞,誰還敢不服你?」
田常一想,對呀,是這個道理!不過他又擔憂道:「問題是我已經發兵去魯國了,這樣臨時改變路線,國內的那些人還不對我說三道四啊!」
子貢笑道:「別擔心,我會去吳國給他們說一說,保證讓他們來進攻你,這樣,你就師出有名了!」
於是子貢又馬不停蹄趕到吳國,對吳王說:「大王,你打敗越國,稱霸一方,這個我們都看到了。不過,就算打敗了越國,你的含金量也不高,天下諸侯不一定服你!」吳王問道:「要怎樣才能讓天下諸侯服我?」子貢道:「現在齊國去攻打魯國,擺明了要和你爭霸。如果你現在興兵去救魯國,打敗齊國,同時再順道去敲打晉國。只要把晉國打敗了,則天下霸主,誰也不敢和你老人家爭了!」
吳王很是動心,不過還沒有完全昏頭,擔心道:「打齊晉都沒問題。但問題是,越國勾踐那小子對我其實是面服心不服,如果我帶兵離開了,那小子趁機作亂,我不是後院起火嗎?」子貢道:「別擔心,我去給越王說一說,保證讓他帶兵隨你出征。那時候你還怕什麼?」
於是子貢又趕到越國。勾踐正在卧薪嘗膽,聽說子貢來了,跑到郊外去迎接他。子貢直截了當說:「大王,我正在勸吳國去打齊國救魯國呢,但是吳王擔心他走後,你這裏鬧事,所以他不敢去!」勾踐連連擺手說:「沒有沒有,我對吳王心悅誠服,忠心耿耿,絕對不敢鬧事!」子貢說:「問題是吳王不相信呀!你要想讓吳王相信你,唯一的辦法是帶兵跟吳王去打仗!」勾踐作難道:「你看我不是正在十年生聚嗎?軍事又受到限制,哪裏找人隨吳王去打仗?」子貢看穿了越王的心思,挑明了說道:「我知道,大王你受到莫大的委屈,正在想辦法報仇。但是,這樣子等下去,什麼時候能找到機會?如果能鼓動吳王出兵,他去和齊王交戰,打不贏,你不是就有機會了嗎?就算打贏了,他一定會再去打晉國稱霸。那時候我再去鼓動晉齊聯合,他吳國如何打得贏?到時候吳國後方空虛,你不是就有機會了嗎?」
勾踐高興極了,答應出兵,並送子貢「金百鎰,劍一,良矛二。」子貢不要。(子貢要什麼,他就是個經商奇才,有多少錢賺不回來?)
勾踐出兵了,吳王再無後患,舉全國之兵,去攻打齊國。而這邊,子貢又再悄悄趕到晉國,對晉王說:「吳國發兵攻打齊國,表面上就伐齊救魯,其實是想跟你爭霸!他要打敗了齊國,必然回過頭來攻打你呢!」晉王大恐,問道:「哪怎麼辦呢?」子貢說:「你要預先做好準備。等他們兩個國家打得差不多的時候,你就預先下手攻吳。吳國雖然強大,但是越國會在他後方作亂,加上你和齊國聯合起來,還把他沒辦法麼?」
最後的結果果然和子貢設計的完全一樣,吳國大敗齊國,進犯晉國疆土,晉王早有準備,又大敗吳國。而勾踐趁此機會抄了吳王的後路,把吳國給滅了。所以司馬遷又說:「子貢一使,使勢相破,十年之中,五國各有變!」
子貢簡直是一招乾坤大挪移,這樣的成就,就是縱橫大家蘇秦張儀,恐怕也要對他禮敬三分吧!
子貢回家以後,孔子表揚過他嗎?史書上並沒有記載。但是按照孔子奉行「周公之禮,各安天下」的主張,肯定對子貢這種攪局的方式,那絕對是不欣賞的吧!
星期一 2021年二月8日 下午 03:26:04
【補充】
【九蓮寶燈】,又稱九子連環、天衣無縫,是麻將的一種胡牌形式。
在萬、筒、條中的某一種以1112345678999的形式加上1到9其中任意一張成立,必須是門前清的狀態。
【九連環】歷史非常悠久,據說發明于戰國時代。它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奧妙的玩具之一。宋朝 以后,九連環開始廣為流傳。在明清時期,上至士大夫,下至販夫走卒,大家都很喜歡它。
很多著名文學作品都提到過九連環,《紅樓夢》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。在國外,數學家 凱爾達諾在西元 1550 年已經提到了九連環。後來,數學家華利斯對九連環做了精辟的分析。格羅斯也深入研究了九連環,用二進制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完美的答案。
九連環主要由九個圓環及框架組成。每一個圓環上都連有一個直杆,各直杆在後一個圓環內穿過,九個直杆的另一端用板或圓環相對固定住。圓環在框架上可以解下或套上。
九連環的玩法比較複雜,無論解下還是套上,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。 19 世紀的格羅斯經過運算,證明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,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更為便捷的答案。 1975 年國外出了一本關於離散數學的書,其中收錄了這樣一個數列: 1,2,5,10,21,42,85,170,341 …… 這就是“九連環”的數列。實際上,解下或套上 n 連環所需步數可用中心匹配的公式算出:
(n) = [2^(n+1) - 0.5*(-1)^n -1.5]/3
《三國演義、【連環計】》
在王允殺董卓之計首先用了美人計,以貂蟬作餌引起了董卓和呂布對貂蟬的愛慕之心,然後貂蟬又用離間計挑撥二人內訌,最後除掉董卓。
在赤壁之戰中用的火燒連環船之計則由多人聯合而成的一條計策,首先由龐統假意向曹操獻計,將船用環連接在一起,以組合成適合不懂水性北方人的連環船陣,然後就由周瑜和黃蓋演一場苦肉計,最後就得到火燒連環船的結果。
龐統見曹操獻連環計,後以火燒連環船。
詩曰:「赤壁鏖兵用火攻,運籌決策盡皆同。若非龐統連環計,公瑾安能立大功?」
成語【龍生九子】
古代傳說,龍生有九子,九子不成龍,各有所好。比喻同胞兄弟品質、愛好各不相同。
傳說東海龍王生瞭九個兒子,性格各異,各有所長。大兒子【囚牛】喜歡音樂,老二【睚眥】嗜好攻殺,老三【嘲風】喜歡探險,老四【蒲牢】喜愛鳴叫,老五【狻猊】好坐,老六【霸下】喜愛負重,老七【狴犴】喜好訴訟,老八【贔屃】好文,老九【蟲吻】好吞。
《典故出處、明、【徐應秋】【玉芝堂談薈】、【龍生九子】》:「龍生九子不成龍,各有所好。」
【視訊影音介紹】
龍族.九子 龍生九子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21pHH_VGVQ
連環扣–古曲 嚴老烈編(余其偉、伍國忠、潘偉文、文傳盈、林丹虹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FFaUkF7c2k
《【禪隱者】、【連環扣】》
九子連環如何解?陰陽上下加一階。
三佰四十一入扣,千絲萬縷變滑稽。
留言
張貼留言